
李茂年指出,传统的儒家文化理念正在受到挑战,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儒商文化和创新理念,是儒家文化、法家文化、中西方管理理念的融合。这是当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。

华联大酒店气派庄严,就像经二路上的一杆旗帜。在济南华联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济南华联集团)董事长李茂年的办公室,凭窗远望,可以看到东南方向的华联商厦和嘉华购物广场。不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,华联到嘉华之间一直都是人流涌动。在这位华联董事长看来,济南华联集团之所以能够陪伴济南人走过20个春夏秋冬,靠的便是诚信经营。
卫生间反映管理水平
1995年,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在此之前,它是个仅有两层小楼的“小商铺”,叫做西市商场,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。
20年,华联从一个面积仅有4000多平方米的百货店发展成为经营面积近50万平方米,在全市设立了50多家门店,员工总数达到上万人的本土最大的商业企业,并累计实现利税25亿元。2014年,华联销售平均增幅为12%,这个成绩高于全国0.4%的增幅11.6个百分点。2015年1-7月份,华联集团实现销售44.1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2亿元,增幅为5%,企业继续保持稳定、健康的发展态势。
在李茂年看来,风雨20载,华联是在守本中求变。当年发展百货行业,随后发展起来的嘉华购物广场、华联超市、华联鲜超都是与百货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,却又创新有变的新业态。
回顾华联20年来的成长历程,李茂年淡然一笑,“细节决定成败。”而这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。
如果听到在总裁办公会议上一定要汇报卫生间考评结果,你一定会感觉不可思议。可是在济南华联,这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工作。李茂年规定,集团内所有商超卫生间的每月的考评结果,都必须要在总裁办公会上汇报,他认为,卫生间的卫生与否很能反映这家企业对待消费者的态度。“世界级的竞争,就是细节竞争,如果我们的卫生间特别脏,消费者肯定不愿意来,这就是细节问题,卫生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。比如嘉华购物广场的快速发展,就与当时建造大楼期间,便计划把楼顶建成停车场的细节不无关系。”
爱心义卖汇聚社会大爱
1995年率先招收500余名下岗职工到企业重新上岗,为这些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;2003年5月,向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捐赠8万元现金;汶川地震发生后,公司累计捐款过百万元……华联的成长史,也是一部关注社会需求和民生利益的发展史。
李茂年说,近年来,济南华联集团更加关注社会所需、百姓所想,“做企业既要开拓创新、诚信厚道,又要主动承担责任”。
2011年4月,上海出现染色馒头,一时间,很多人对馒头安全产生了担忧。事件发生后,华联超市不仅进一步规范了面点加工中心的各个生产销售环节,还把通过QS认证的馒头生产和销售范围逐渐扩大到所有超市,随之产生了自己经营的“华联大馒头”面点品牌,广受百姓好评。
2011年历城区唐王镇三千亩卷心菜滞销,2013年冬季长清孝里大白菜滞销,2014年历城彩石青龙峪村500亩桃子销售困难,华联超市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,在卖场中设立爱心义卖专区,不仅让顾客购买到新鲜、低价的蔬菜,也为菜农解决了燃眉之急。并且,在每年冬季,华联百货都会为周边社区生活困难群众组织保暖内衣、羽绒服等衣物捐赠活动,当生活困难群众穿着这满含温度的衣物,不仅仅是身体抵御了寒冬,这股暖流也直接流进了心田。
有个节日叫华联店庆
其实,华联献给社会公众的不仅仅是爱心,还有他们对待顾客以及员工的真心。
每年的9月份,华联生日之时,都更像是济南人民的盛宴,大家会涌入华联获得最物美价廉的商品。今年是华联集团成立20年,华联推出了“免费班车”、“抢红包”、“店庆答谢日”等活动,倾全力为济南市民送上普惠的饕餮盛宴。
在针对员工方面亦然。据介绍,今年华联针对员工也都有回馈活动,尤其是已在华联工作了20年以上的员工,“每人被授予一块5g的纯金勋章,感谢我们的员工一直以来对华联的付出。”李茂年说,5g黄金虽然不多,但他要求一定要用纯金,一点杂质都不掺入。
我们统计的数据是,从华联工作了20年的员工共377人,占到了华联集团的11%左右,“当时得知这个数字,我们管理层非常激动,这证明员工对华联的认可。”而其实,在1995年华联集团开业之前进入企业的员工也不到500人,20年过去了,去掉退休等因素,原始员工仍留在华联集团的人数为377,可以说留职率非常之高。
“尤其是这些员工40%左右都是普通员工,比如保洁员、保安、营业员,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最真的东西、最高的荣誉回馈给我们的员工,谢谢他们的付出。”李茂年不无感慨,有多少企业能在经营20年后,仍有如此高的原始员工留职率?这都是源于员工对于华联集团的认可。而记者却可以感受到,华联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把员工当亲人的文化,是用真心换真心的文化。
勤奋爱学习 带领员工一起进步
作为济南华联集团的领头人,员工眼中的他是无所不能的集团掌舵者,朋友眼中的他是兢兢业业的商业奇才。而李茂年眼中的自己,只是一个爱学习和勤奋的人。
这一点从他的简历上不难看出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修EMBA,平时喜欢看人物传记,并利用晚上时间,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学习和企业管理体会,出书《成在管理》,并成立华联商学院,自己兼任院长,让更多的员工学习知识,有所进步。
“为迎合网上购物趋势,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购物需求,我们也在转型,试着用开放的心态去学习。”面对如今电商迅猛发展的势头,李茂年说,2013年9月,华联商厦的网上商城“华联易购网”正式上线,目前,该平台通过与超市、百货业态紧密合作,组织促销活动,在流程设定、促销模式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,整体发展已经步入正轨。
“员工们多多充电学习,企业才能更有活力。”谈到未来的发展,李茂年认为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进步发展,而自己作为济南华联集团掌舵人,必须身先士卒,起到带头。
创新之道
从商场到鲜超 华联实现全覆盖
谈及汹涌而来的电商平台,李茂年说,人们购物不可能全部在网上,总有一部分需要到实地看看、试试,在实体店买。且电商目前发展还不是很规范,比如漏税等问题,等其将来规范了,优势会大大降低。
另外,发展电商对物流配送提出很高要求,然而目前,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题始终困扰着行业发展,网购小件商品如果物流成本太高,势必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。通过这些比较,又做了大量市场调研,李茂年发现了华联新的发展“蓝海”——便利店业态。
2014年3月份华联的社区便利店——华联鲜超项目正式启动,8月29日,钢城新苑店、六里山店两家门店相继开业。
“便利店的面积不用太大,服务周边群众,作为大型超市的有益补充,服务功能的延伸就可以。”李茂年说,华联做这块有着独特的管理、配送、渠道等优势,目前已经成立独立的团队运作。
据李茂年介绍,便利店也分主干道为主型,小区为主型,学校为主型等多种形式,而华联鲜超则是以社区为主,以干道、校园为辅,以车站、机场为补充的形式,从它的定位上,我们也不难看出李茂年作为华联掌舵者具有的儒家“仁”的品质。
“我们济南商人,或者说山东商人,基本都是这样,不会说恶意竞争到大家都做不下去的。”李茂年表示,我们的便利店是以社区型为主,扎根社区内部,与其它同行形成互补。”
从业态到管理 华联一直在创新
在由李茂年著书的《成在管理》中,一篇名为《创新是创新者的座右铭》的文章中提到,如果将华联比作蓝天翱翔的雄鹰,文化创新就是这只雄鹰的心脏;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,则是这只雄鹰奋飞的双翼。由此可见,李茂年对于创新的看重。
在他看来,在华联,创新就其实质,分作两大类:一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,前无古人;二是“复制优秀”,拿来主义,结合自身实际,嫁接同行的先进做法,突破自己,超越自己。而文化创新则是两大创新的共同作用。
“新儒商=儒家+法家+创新 ”这是李茂年的提炼,“现代企业管理,行的事就是行,不行的事就是不行,能灵活发挥的可以发挥,但不能灵活的事必须不走样地去做,这就是要把握底线。”他认为,这种理念实际上反映的是法家文化的理念。经营好一个企业,必须吸收一些法家文化的东西。
因此儒家文化、法家文化、道家文化、中西方文化形成的各种管理理念必须融合,“当然,这种融合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。”华联这些年的发展壮大,伴随着的是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理念,逐步取代传统落后的理念和手段。现在提出来的新儒商概念,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的融合。
李茂年指出,传统的儒家文化理念正在受到挑战,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儒商文化和创新理念,是儒家文化、法家文化、中西方管理理念的融合。这是当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。
李茂年印象:
初秋时节,初识济南华联商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茂年,他身着一件条纹衬衫,透着随和、阳光与睿智。一场谈笑风生的对话,他对于企业的描述始终多于对个人的述言。李茂年说话幽默风趣,喜欢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深奥的哲理,让人一听即懂的同时又会产生深刻的思考。
(2015年9月17日《生活日报》) |